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诊疗措施
0 引言
炎症性肠病广义的是包括各种的肠道炎性疾病,一般来说是累及回肠、直肠、结肠这些的都可以叫炎性肠病,它的表现一般都是腹泻、腹痛,甚至有些人可以有血便,总的来说就是有炎症改变的这种病。凡是炎症性肠病的情况都可以叫做广义的炎性肠病。但是很多人所谓诊断结肠炎,实际上是病因不明的。下面将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诊疗措施探讨如下。
1 病因
1.1 环境因素。环境因素近几十年来,IBD(UC和CD)的发病率持续增高,这一现象首先出现在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北美、北欧,继而是西欧、南欧,最近才是日本、南美。这一现象反映了环境因素微妙但却重要的变化,如饮食、吸烟或暴露于其他尚不明确的因素。
1.2 遗传因素。遗传因素,IBD发病的另一个重要现象是IBD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,而患者的配偶发病率不增加。瑞典一项大规模的研究发现,CD发病率单卵双胞显著高于双卵双胞。已有大量关于IBD相关基因的报道。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HLA等位基因以及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上,但报道的结果不一,主要可能与不同种族、人群遗传背景有关。近年对基因组进行定位克隆,在IBD家族的大样本研究发现,IBD的易感点位于第3、7、12、16号染色体上,有关研究尚在深入进行中。认为,IBD不仅是多基因病,而且也是遗传异质性疾病(不同人由不同基因引起),患者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作用下由于遗传易感而发病。
1.3 微生物。感染因素微生物在IBD发病中的作用一直受到重视,但至今尚未找到某一特异微生物病原与IBD有恒定关系。有研究认为副结核分枝杆菌及麻疹病毒与CD有关,但证据尚缺乏说服力。近年关于微生物致病性的另一种观点正日益受到重视,这一观点认为IBD(特别是CD)是针对自身正常肠道菌丛的异常免疫反应引起的[1]。
2 诊断
2.1 慢性细菌性痢疾。常有急性细菌性痢疾史,粪便检查可分离出痢疾杆菌,结肠镜检查取黏液脓性分泌物培养的阳性率较高,抗菌治疗有效。
2.2 阿米巴肠炎。主要侵袭右结肠,也可累及左侧结肠,结肠溃疡较深,边缘潜行,溃疡间黏膜多正常,粪检多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/包裹,抗阿米巴治疗有效。
2.3 血吸虫病。有疫水接触史,常有肝脾大,粪检查可发现血吸虫卵,孵化毛蚴阳性。直肠镜检查在急性期可见黏膜黄褐色颗粒,活检黏膜压片或组织病检可发现血吸虫卵。
2.4 大肠癌。见与中年以后,经直肠指检可触及肿块,结肠镜及X线钡剂灌肠检查对诊断有价值。
2.5 粪便有黏液但无脓血,显微镜检正常或仅见少量白细胞,结肠镜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证据。
2.5.1 肠结核:肠结核病变主要涉及回盲部,有时累及临近结肠,但不呈节段分布,瘘管及肛门直肠周围病变少见;结核菌素试验阳性。
2.5.2 小肠恶性淋巴瘤: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往往长时间内局限在小肠和(或)临近肠系膜淋巴结,部分患者肿瘤可呈多灶性分布,如X线检查见小肠结肠同时受累,节段性分布,裂隙状溃疡,鹅卵石征,瘘管形成等有利于Crohn病诊断。
3 治疗
活动期UC的治疗目标是尽快控制炎症,缓解症状;缓解期应继续维持治疗。
3.1 活动期UC的处理。
3.1.1 轻度:柳氮磺胺吡啶 (SASP)制剂,从小剂量开始,每日25mg/kg,分3次口服,逐渐增加剂量至每日75mg/kg;或用相当剂量的5-氨基水杨酸 (5-ASA)制剂。病变分布于远段结肠者可酌情用SASP栓剂0.5~1g,每日2次;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盐灌肠治疗100~200mg,每晚1次保留灌肠,或用相当剂量的5-ASA制剂灌肠,亦可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。
3.1.2 中度:可用上述剂量水杨酸类制剂治疗,反应不佳者适当加量或改皮质类固醇激素,常用泼尼松每日1~2mg/kg,分次口服。
3.1.2 重度:重度UC一般病变范围较广,病情发展变化较快,做出诊断后应及时处理,给药剂量要足,治疗方法如下:如患者尚未用过口服类固醇激素,可口服泼尼松龙每日1~2mg/kg,观察7~10日,亦可直接静脉给药;已使用类固醇激素者,应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每日8~10mg/kg或甲泼尼龙每日2mg/kg。肠外应用广谱抗生素控制肠道继发感染。应使患者卧床休息,适当输液、补充电解质,以防水、电解质平衡紊乱[2]。
文章来源:《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wcbxhgbxzz.cn/qikandaodu/2021/0730/568.html
上一篇:阑尾炎术后服用宽肠理气汤的疗效观察
下一篇:益生菌在肠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