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胃疼”不都是胃的事
很多人出现腹部疼痛后,第一反应是胃疼,以为吃点胃药就了事,但其实很多腹部不适不是胃的问题。2015年,美国克利夫兰诊所的胃肠病学家麦格迪·利兹克博士列举了引起腹部不适的多种病因和治疗方法。 1.肠胃炎。腹部出现痉挛样疼痛,同时伴有肌肉痛或头痛,通常会出现恶心、呕吐、水样腹泻或低热。 建议:如果患者在24小时内无法喝水,呕吐物或排泄物中有血,发烧超过40℃,就要去看医生。 2.乳糖不耐受。如果喝完牛奶后出现胃痛、腹泻(通常在食用乳制品后半个小时到2个小时),可能是乳糖不耐受症,即无法消化牛奶中的乳糖。很多人在婴儿期以后其乳糖消化能力会下降,在成年期后出现乳糖不耐受的症状。 建议:不吃相关乳制品。 3.胆结石。胆结石是胆汁在胆囊内形成的小而硬的沉积物,多与食用了过多的脂肪或胆固醇有关。患者多会出现右上腹部疼痛,向后背或肩部放射。 建议:如果症状持续几天不缓解,或伴有严重的疼痛或呕吐,就需要就医,可能需要手术治疗。 4.便秘。患者会感到下腹部钝痛,伴随腹胀。 建议:在饮食中添入更多的全粒谷物、豆类、水果和蔬菜,以逐渐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,达到每天25~30克的标准。如果还不管用,并伴随剧烈疼痛,就需要就医了。 5.消化道溃疡。患者在饱食后疼痛,同时伴随胃酸反流等症状多是胃溃疡,饥饿时疼痛多是十二指肠溃疡。 建议:查出溃疡后,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,几个疗程后,溃疡多会愈合。生活中,患者要避免摄入咖啡因、酒精或辛辣食物,如果出现便血等情况,需要立即就医,可能为溃疡出血。 6.肠易激综合征。患者常有腹部绞痛、胀气、腹泻。 建议:减轻压力,加强锻炼。同时医生会帮助患者制订缓解症状的方案,获取合适数量的膳食纤维和服用抗痉挛药物,以保证胃肠道肌肉功能恢复正常。 7.胰腺炎。饮食不节制和胆结石,是造成胰腺炎的最常见原因。发病时,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,并向背部延伸。 建议:轻度胰腺炎会自行缓解。如果疼痛严重或持续超过几个小时,就需要就医。 8.胃食管反流病。常被称为胃酸反流。当来自胃中的酸液反复逆流入食管时,就会发生胃食管反流病。肥胖会增加腹腔压力从而造成胃酸反流,止痛药和抗抑郁药也有这样的副作用。 建议:减重,远离会引发烧心症状的食物(如辛辣、油腻或油炸食物),调整生活方式仍不缓解要及时就医。 9.憩室炎。常见于40岁以上的人群。憩室是肠黏膜层因肠内压力长期过高,而被压入结肠肌肉的格状结构中而形成。老年人、肥胖者和食用油腻、低膳食纤维含量的饮食,会增加患病风险。疼痛部位常位于左下侧腹部,通常伴随着恶心、呕吐、发烧和便秘等症状。这是因为发炎的区域让肠道难以顺利蠕动。 建议:对于轻度的憩室炎,医生会开出抗生素,并要求患者充分休息。严重和反复发作的症状,则需要做外科手术。 10.阑尾炎。常表现为右下腹突然间的钝痛和压痛,变得越来越强烈;当走路、咳嗽时,疼痛会严重;患者还会出现恶心、呕吐、发热或腹胀等症状。 建议:立即去看外科急诊。如果确诊是阑尾炎,就需要做外科手术来切除阑尾。 11.脂泻病。有约三分之一的成年乳糜泻患者,会在食用了含有小麦、大麦或黑麦的食物后,出现腹痛、胀气或腹泻的症状。 建议:去医院检查到底是否患有脂泻病。如果确诊了,患者就需要避免食用含有麸质的食物,以防肠道受损。 12.胃癌。65岁以上的人群,要警惕癌症引起的胃痛。患者多会感受到类似消化道溃疡的症状,如腹痛或腹胀、恶心、有饱腹感或食欲丧失,常会伴有呕吐、便血、疲劳和体重减轻。 建议:如果症状持续两周以上,就需要找医生做内窥镜及病理检查。确诊后,医生会根据癌症的特定类型和阶段来制订治疗方案。
文章来源:《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wcbxhgbxzz.cn/qikandaodu/2020/1117/358.html